大众网记者 武琳琳 德州报道
6月12日,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”新闻发布会。德州市副市长陈海明就世创赛缘何落户德州,答记者问。
世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能够在德州举办首先是中共山东省委、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德州高度重视的结果,也是山东省委外办对德州关心支持的结果。大赛落户德州并非偶然,既有先天历史渊源,也是后天努力的结果。天时地利人和,各种机遇聚合在一起,水到渠成。
(相关资料图)
首先是历史古迹、人文渊源,让德州城充满魅力。德州是一座历史悠久、风景秀丽、生态宜居之城,面积1.03万平方公里,人口561万。龙山文化、齐鲁文化、燕赵文化在此交融;后羿射日、嫦娥奔月、大禹治水等动人故事于此发生。德州因运河而生、依运河而兴,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,成为南北文化水乳交融的承接点和南北货物中转的集散地,逐渐形成商贸重镇,称为“九达天衢,神京门户”。
其次是德州区位优越,四通八达。德州作为山东“北大门”、北京“南大门”,京沪高铁穿城而过,紧邻我国北京、天津两大直辖市,是京津产业转移的受益城市。《关于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》相关文件指出,确定德州为冀鲁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。2022年,德州实现GDP3633.1亿元,是近些年来快速崛起的一个明星城市。
三是德州产业基础坚实。在联合国定义的41个工业大类中,德州有33个;德州也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。目前,德州正全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、中国食品名市、中国特色体育名城、全国集成电路高端材料基地,重点培植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食品加工、高端化工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。
四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,影响与日俱增。近年来,德州充分利用传统人文优势,积极抢抓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RCEP签约生效机遇,将建设“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”列入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。山东东盟研究中心、山东—东盟中小企业联盟等一系列对接东盟平台落户德州,搭建起合作的高位平台。
主要举措:一是积极“走出去”。机制性举办“百企下南洋”“德州—东盟经贸洽谈会”等商务对接活动。二是主动“引进来”。举办“中国—东盟市长论坛暨协调创新发展大会”“中国(山东)—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”“东盟投资推介会—走进德州”“印度尼西亚投资贸易与文化交流周”等活动,打造“携手东盟·相约德州”对接东盟品牌。在国内率先建立“德州·东盟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”,开通了平原—青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、济铁齐河海铁联运班列。三是全力“发展好”。恒源石化并购了马来西亚第二大炼油厂,借助壳牌业务开拓东南亚市场;马来西亚发林集团投资的德州东盟国际生态城等重点项目运营良好。
2019—2021年,德州市与东盟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27%;2022年,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65.8%;今年1—4月,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73.1%,东盟已成为德州第一大贸易伙伴。
此外,德州市还拥有“中国太阳城”“中国功能糖城”“中国中央空调城”“中国粮油食品城”“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等城市名片,被命名为“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”“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”和“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”。
德州具备举办这个大赛的能力。市委、市政府也为争取承办这次赛事作出大量的努力。上下协动、共同努力,力争将这场赛事做好,做出彩。